硬度測試的常用方法及分類詳情介紹:所謂硬度,就是材料抵抗
一、硬度的測試方法及分類:
硬度試驗是應(yīng)用最廣泛的力學(xué)性能試驗,根據(jù)受力方式,可分為壓人法和劃痕法。在壓入法中,按照加力速度不同又可分為靜態(tài)力試驗法和動態(tài)力試驗法。通常所采用的布氏硬度、洛氏硬度和維氏硬度等均屬于靜態(tài)力試驗法,肖氏硬度、里氏硬度和錘擊布氏硬度等屬于動態(tài)力試驗法。
其中肖氏硬度也稱為回跳法,所以又可以分為:壓入法、彈性回跳法和劃痕法。
同一類方式的硬度可以換算;不同類方式則只能采用同一種材料進行標定。
A、洛氏硬度:
測試原理:將壓頭(金剛石圓錐、鋼球或硬質(zhì)合金球)分兩個步驟壓入試樣表面,經(jīng)規(guī)定保持時間后,卸除主試驗力,測量在初試驗力下的殘余壓痕深度h,根據(jù)h值及常數(shù)N和S計算洛氏硬度。最常用的三種標尺為A、B、C,即HRA、HRB、HRC,要根據(jù)實驗材料硬度的不同,選用不同硬度范圍的標尺來表示:
(1)HRA是采用60Kg載荷和鉆石錐壓入器求得的硬度,用于硬度較高的材料。例如:鋼材薄板、硬質(zhì)合金。
(2)HRB 是采用100Kg載荷和直徑1.5875mm淬硬的鋼球求得的硬度,用于硬度較低的材料。例如:軟鋼、有色金屬、退火鋼等。
(3)HRC 是采用150Kg載荷和鉆石錐壓入器求得的硬度,用于硬度較高的材料。例如:淬火鋼、鑄鐵等。
B、維氏硬度:
測試原理:將頂部兩相對面具有規(guī)定角度的正四棱錐體金剛石壓頭用試驗力壓入試樣表面,保持規(guī)定時后,卸除試驗力,測量試樣表面壓痕對角線長。維氏硬度值是試驗力除以壓痕表面積所得的商,壓痕被視為具有正方形基面并與壓頭角度相同的理想形狀。維氏硬度計測量范圍寬廣,可以測量工業(yè)上所用到的幾乎全部金屬材料,從很軟的材料(幾個維氏硬度單位)到很硬的材料(3000個維氏硬度單位)都可測量。
維氏硬度測試樣品的要求大致如下:
1,試樣外表要求:維氏硬度試樣表面應(yīng)光滑平整,不能有氧化皮及雜物,不能有油污。
2,試樣制備的要求:維氏硬度試樣制備過程中,應(yīng)盡量減少過熱或者冷作硬化等因素對表面硬度的影響。此外,對于小截面或者外形不規(guī)則的試樣,如球形、錐形,需要對試樣進行鑲嵌或者使用專用平臺。
C、布氏硬度:
測試原理:對一定直徑的硬質(zhì)合金球施加試驗力壓入試樣表面,經(jīng)規(guī)定保持時間后,卸除試驗力,測量試樣表面壓痕的直徑。布氏硬度與試驗力除以壓痕表面積的商成正比。壓痕被看作是具有一定半徑的球形,其半徑是壓頭球直徑的二分之一。
壓頭:淬火鋼球或硬質(zhì)合金鋼球。載荷、壓頭直徑、保持時間是布氏硬度
布氏硬度范圍為8~650HBW。布氏硬度的符號用 HBS或HBW表示。
(1)HBS表示壓頭為淬硬鋼球,用于測定布氏硬度值在450以下的材料,如軟鋼、灰鑄鐵和有色金屬等。
(2)HBW表示壓頭為硬質(zhì)合金,用于測定布氏硬度值在650以下的材料。
D、顯微硬度:
顯微硬度是指一般指加載小于0.2kgf的硬度試驗,分為顯微維氏硬度和顯微努氏硬度。顯微硬度測定極小范圍內(nèi)的硬度,幾乎不損壞試樣,例如某個晶粒、組成相或夾雜物的硬度,顯微硬度可測陶瓷、玻璃、瑪瑙等脆性材料的硬度,且靈敏度高,適合評定細線材的加工硬化程度。
顯微硬度應(yīng)用:
(1)金屬材料和金相的研究:廣泛用于測定金屬及合金中各組成



